入院后,王春毅教授及其团队为罗阿姨进行了全面检查后,经过结直肠癌MDT多学科讨论,认为患者直肠癌病变位置虽然非常低,但肿瘤分期较早,患者BMI也不是很高,且病变位于直肠后壁,通过直肠癌扩约肌间切除(ISR),应该可以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实现超低位保肛。
一般认为,距离肛缘不足7cm的直肠癌为低位直肠癌,其中包括了距离肛缘5cm以内的超低位直肠癌。由于超低位直肠癌的位置很低,保肛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的风险很大,通常需要做预防性回肠造口。预防性造口是低位直肠癌患者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非计划再手术几率的传统措施之一,术后2个月左右再次手术还纳造口,提高了保肛手术的安全性。通过暂时性的肠道改道,在病人体外留置“大便袋”,使肠道内容物不经过吻合口排泄,将吻合口暂时与粪便隔离,从而达到降低吻合口瘘的目的。
然而,预防性回肠造口也存在弊端,造口的存在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二期手术还纳的痛苦,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造口本身还存在造口出血、造口感染、造口坏死、造口旁疝、造口脱垂、造口周围严重皮炎等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家属提出罗阿姨年纪大,体质较差,如果做预防性回肠造口,2个月后再做一次还纳,患者难以接受,有没有办法既实现超低位保肛,又不做预防性回肠造口?
面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满怀期盼,王春毅教授决定采用新技术为患者治疗,为患者实施腹腔镜直肠癌ISR根治+超低位保肛+可降解肠道支架法原位转流术。王春毅教授凭借丰富的直肠癌超低位保肛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带领他的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顺利成功地完成了手术。
可降解肠道支架法原位转流术是使用一种可降解肠道支架+特制薄膜保护套,将其置于吻合口近端的肠腔内,完成吻合后,将薄膜保护套经肛门拖出,用薄膜保护套将吻合口临时保护起来,达到完全粪便转流,不影响营养物质吸收,减少了患者营养不良及水电解质紊乱的风险,更加避免了造口相关的并发症。患者无需二次手术,也无需有创操作取出支架及保护套,手术后3周左右,支架自行崩解,保护套自行脱出,也不影响直肠癌后续辅助治疗的时间。
“可降解支架原位肠转流术”替代传统的回肠造口术,避免“挂粪袋”和二次手术,该术式需重点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手术难度极高,对外科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要求极高。这一术式在我院袁家岗院区采用不久,在金山院区尚属首次采用。该项新技术本次于本院区的顺利开展,展现了重医一院金山院区胃肠外科“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损伤效益比的快速康复科学理念,也为更多的直肠癌患者,在能够实现超低位保肛手术的同时,也可以免受传统肠造口的痛苦。
未来,胃肠外科金山病区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