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康复医学科

一、基本情况

康复医学科前身为我院物理治疗室,创建1957   年。1996年康复医学科正式成立,是我国国内最早成立的康复医学专科之一。康复医学科现为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重庆市康复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培训基地及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基地,重庆市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

康复医学科现开放床位160张,分为院本部重症康复病区与一分院亚专业专科康复病区及青杠老年慢病康复病区科室学科建制完善,分为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脊髓损伤康复,重症康复亚专业组,另有康复前移部、工伤康复两个专业小组。学科在面向疾病的全周期康复需求下主动作为并转化科室职能,将康复学科发展成全院的平台学科,广泛开展和相关学科的“多学科合作”模式。疾病急性期在临床科室,开展术前康复、术后早期康复;疾病亚急性期,开展康复专科康复、重症康复,慢性期患者与“医养结合”养老院进行协作,开展“急慢分治、分级康复”的工作;出院患者开展“延续康复服务”实现患者从出院到居家康复阶段的紧密衔接,架起了一座医患“连心桥”。探索并实践了“以患者为中心,床旁康复早期介入,推动加速康复外科(ERAS),延续康复服务,将康复贯穿于疾病诊疗全过程、生命全周期”的康复治疗服务模式。从老龄化社会主动健康需求出发,适应我国残疾多、老年多、失能多的“三多”特征以及康复辅具需求巨大的现况,面向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复杂、人口分散、城乡发展不均匀、辅助器具科研实力薄弱等现实问题,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下,团队通过研发个性化、模块化智能康复辅具产品,建设康复辅具应用服务云平台,制定相关康复辅具配置及服务标准/规范,在我国西部22个代表性地区建立老年残疾预防试验区,开展标准化的康复辅具应用示范,最终推动形成覆盖西部地区机构、社区、家庭的全程式智能康复辅具服务体系,为老年及残疾群体获得科学的、精准的、有效的康复辅具配置服务提供科学依据,为中国辅具配置服务贡献西部经验和西部力量。学科积极投入医养结合实践,创新融入“医养结合” 助力康复学科发展,利用康复医学科强大的专业团队,在医养结合的养老院建立康复病房、开展康复服务、培训养老护理人才。使老年人在养老的同时,真正解决其对医疗、功能需要的痛点,使养老与康复无缝衔接,养老的人才能力持续提升。

二、医疗团队

医疗技术队伍整体实力强,拥有医师27人、护士50人、治疗师40人,其他2人,共计119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1名,中级职称18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4名,硕士学位者20名。。学科团队在康复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席位。包括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常务委员(为重庆市唯一),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疗养康复学组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工伤康复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管理与评估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脊髓损伤者关爱联盟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重庆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

三、医疗特色

学科开展的特色(新)技术主要有:重症(心肺)康复的评估及治疗、意识障碍的评估及促醒、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技术、超声(DSA)引导下的注射治疗、PRP治疗、神经水分离治疗、现代化水疗、非手术脊柱减压、虚拟(裸眼VR)现实训练、三维步态分析、可视化吞咽评估(FEES)、MTT训练、等速肌力训练、天轨训练、康复工程(假肢矫形器制作)等专科技术。

四、科研及教学成就

康复医学科共获批38项科研项目。其中牵头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面向西部地区的智能化康复辅具系统研发和标准华应用示范(2020YFC2005900),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及以下课题30项。其中首获省部级人才称号“重庆英才-创新示范团队”1项,重庆市教委高校创新群体1项。发表论著  100余篇,其中 SCI25 篇,3篇IF>15分。专利11项。参编专著 11部,其中一部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

 

金山院区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



就医热线咨询电话:023-65659393

联系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渝大道50号   邮编:401122

版权20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金山医院

渝ICP备1200488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154号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