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患者张先生是一名有4年透析史的尿毒症患者,最近半年他建立自体内瘘的左手出现了肿胀,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中心静脉狭窄,做了球囊扩张手术,但术后1个月不到张先生的手就又出现了肿胀。听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山院区血管外科有一项针对中心静脉病变的覆膜支架临床实验项目,他慕名而来,想要参加这个项目。
经傅麒宁副主任医师评估后,张先生符合临床实验入组要求,接受了手术。
“他的病变位于左侧无名静脉,这个血管在胸部里面有一段是正好走在我们人体最粗的一根血管,也就是主动脉的前方,而血管的前面又是胸骨,于是在两者挤压之下就会出现狭窄。这种情况单纯球囊扩张效果是不好的,必须要放支架。”傅麒宁医生说,”但是这个位置放支架非常有挑战性,因为病变的原因是左无名静脉受到主动脉弓推挤变扁的,所以血管在这个地方是弯曲的,而且的一个扁平的状态,而传统DSA引导显示的是二维的一个平面,这样就会导致在二维平面上测量的直径和长度测量都不准确,按照这个来选择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很容易出问题,甚至可能因为选择不当发生支架脱落到心脏,有生命危险。”
2020年以来,金山血管外科团队与放射科团队共同合作,不断发展3D-DSA精准评估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现在有3D影像加持,我们可以对血管进行3D重建,精准的测量直径、长度,并且可以对病变进行360°的全视角评估,为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依据。”放射科朱嵬技师为我们介绍了3D-DSA的独特价值。
经过3D-DSA评估,一枚支架成功植入张先生体内,解决了张先生血管回流障碍,并且对其他血管没有形成遮挡。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专门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使用的特殊通路,被誉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血透通路为非生理结构,且需反复使用,使得其面临着狭窄、闭塞等多种问题,导致患者透析质量下降甚至无法透析。腔内介入技术的引入,使得血透通路并发症治疗进入了全新的微创时代,对于延长血透通路的使用寿命,保障患者的透析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血透通路腔内介入技术依托医学影像的支持,高清、精准的影像能为手术医生提供精准的判断,金山血管外科目前通过DSA和超声两种手段为腔内介入治疗提供精准引导,目前血透通路腔内介入手术例次超过10000例,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个血透通路腔内介入手术例次超过10000例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