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当“肚子疼到打滚=必须切阑尾”的医学铁律被打破,一场由内镜技术掀起的“器官保卫战”正在中国医院悄然上演——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这个拗口的专业名词,如今成了无数阑尾炎患者的“救命密码”:无需手术刀,从“下水道”逆向疏通病灶,24小时终结疼痛,甚至能保留阑尾的免疫“暗能力”。
想象一台微型潜艇从肠道“逆流而上”,穿越1.5米的人体迷宫,精准锁定米粒大小的阑尾开口——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ERAT的真实场景。
黑科技武器库:超细结肠镜搭载4K高清探头+智能造影导航,像GPS一样透视阑尾梗阻点;微型球囊扩张器撑开堵塞的“闸门”,再通过纳米级冲洗导管“高压水枪”剿灭细菌。
患者亲历者说:“医生让我侧躺,睡了一觉,醒来阑尾炎就好了,肚子上连个针眼都没有!”重医附一院消化内科(金山病区)3床罗女士,术后3小时下床喝粥,次日出院正常上班。
年轻人拒绝“疤痕社交”:上海中山医院数据显示,30岁以下ERAT患者占比超60%,“无疤治疗”成Z世代首选。
老年患者的“免刀通行证”:北京协和针对80岁以上高危人群的ERAT成功率高达89%,规避了传统手术的麻醉风险。
更颠覆的想象:武汉同济医院首次为妊娠28周孕妇实施ERAT,母婴零损伤,改写“孕期阑尾炎必须手术”的教科书。
“阑尾不是废柴,而是肠道菌群的诺亚方舟!”——最新《自然》子刊研究证实,阑尾储存着1000余种肠道益生菌,能在人体菌群失衡时快速重建生态。ERAT技术创始人之一、西安交大王峰教授直言:“切阑尾可能增加帕金森、心血管疾病风险,保器官治疗是必然趋势。”
从埃及金字塔到硅谷手术室,ERAT技术引发跨国跟跑
美国梅奥诊所派出专家团来华“取经”,称其为“改变游戏规则的治疗哲学”
德国医疗器械巨头已与中国合作研发ERAT专用智能导管,内置AI脓液识别系统
东京大学附属医院直播演示ERAT,弹幕刷屏“中国スゴイ”(中国厉害)
当ERAT遇上基因检测,阑尾正在变身“疾病警报器”:
广州医科大学团队通过ERAT术中的阑尾分泌物分析,成功预警3例早期结肠癌
解放军总医院尝试在阑尾植入微型生物芯片,实时监测肠道免疫状态
“未来去医院‘检修’阑尾,就像给汽车做保养一样平常。”——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主委陈明院士
特别提醒:急性阑尾炎请立即就医,ERAT适用性需专业评估
重医附一院内镜中心(金山院区)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推广微创精准医疗。
上一篇: 重医附一院这位医生为什么要给这位美国患者做肺活检并送法医鉴定?
下一篇: 职场健康指南:颈腰、乳腺甲状腺、肿瘤防治全攻略----重庆市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健康讲座活动
版权20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金山院区
渝ICP备12004889号-9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154号
电话:023-6565939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渝大道50号
邮编:401122
预约挂号
医疗保险
联系我们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