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肝癌,又称肝脏继发恶性肿瘤,是由起源于其他器官的肿瘤细胞通过各种方式转移至肝脏而形成。肝脏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器官之一。
理论上,所有恶性肿瘤均可发生肝脏转移,但发生率有所不同。转移性肝癌以继发于消化道肿瘤居多,如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和胃、肠平滑肌肉瘤等;肺癌、乳腺癌、肾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头颈部肿瘤等也可发生肝转移。)。常见的转移途径包括直接侵犯、淋巴转移、血源性转移等方式。近年来随着全球肿瘤总体发病率不断升高,转移性肝癌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根据原发肿瘤与转移性肝肿瘤发生的时间关系,将其分为3种类型:
①早发型,先发现转移性肝肿瘤,之后才找到原发肿瘤;
②同步型,同时发现原发肿瘤和转移性肝肿瘤;
③迟发型,发现原发肿瘤或原发肿瘤手术切除数月至数年后才发生肝转移。
客观上,目前尚无确切可以预防恶性肿瘤肝脏转移的方法。但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无论经过何种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有可能会发生肝脏转移。但针对于原发肿瘤进行标准的肿瘤根治术及综合治疗,或者中晚期无法手术患者及时进行肿瘤相关的综合治疗,再加上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充足睡眠、良好心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脏转移发生的几率。
转移性肝癌的检查方法包括原发肿瘤的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查包括血液CA-199、CEA、CA125等。
2.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PET-CT、肝动脉造影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此外必要时可以考虑穿刺活检。穿刺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在临床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性质。
常以原发癌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表现,并有肝区痛。转移性肝癌较小时无症状,往往在影像学检查或剖腹探查时发现。少数诊断为转移性肝癌的病人找不到肝外原发病灶。若原发癌切除后出现肝区间歇性不适或疼痛,应考虑是否有肝转移。随病情发展,病人可有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部分病人有肝大及质地坚硬有触痛的癌结节;晚期病人可出现贫血、黄疸和腹水等表现。
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系统治疗的进步及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的开展,转移性肝癌的临床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预后。
转移性肝癌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手术切除、消融治疗、放疗、125I粒子植入短距离放疗、化疗、靶向、免疫药物治疗及中药治疗等,同时根据病人的情况及原发肿瘤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患者可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应的治疗。
随访的目的是了解病情进展情况、治疗的效果,以便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罹患癌症特别是腹部恶性肿瘤的患者,必须警惕转移性肝癌的发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肝脏情况,一般3-6个月进行一次肝脏超声检查,以及时了解肝脏有否转移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