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微信订阅号

  • 微信服务号

医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 正文

【一探究“镜”(三)】成功为重度渐冻症患者完成高难度胃造瘘术

2025-03-28 17:00:15 来源:
字体:


在无影灯下,一场“毫米级生命通道”的攻坚战正在上演——重医附一院内镜中心(金山院区)古赛教授团队向医学难题发起挑战,为一名处于病程晚期、慢性呼吸衰竭的渐冻症患者成功实施胃造瘘术。医疗团队运用精准介入技术为“冰封”患者重建营养通路,成功完成了国内罕见病例救治。

 

当“渐冻”遇上“绝食”: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营养保卫战

患者敖女士(化名)确诊渐冻症已两年,全身严重肌肉萎缩,吞咽功能完全丧失,伴有呼吸困难与无法自主排痰的症状。传统鼻饲管多次引发吸入性肺炎,致使其体重暴跌至30公斤,多家医院评估后认为她“难以耐受手术”。

古赛教授及主刀医生刘海燕神情凝重地表示:“这类患者手术风险大幅增加。患者无法自主咳嗽,术中一个微小的呛咳就可能导致窒息;在呼吸机依赖状态下,麻醉剂量需精确到 0.1ml;萎缩变形的胃壁非常薄,穿刺偏差 1 毫米就可能引发大出血……”

 

刀尖上的舞蹈:

三大致命关卡全程实录

1. 麻醉“走钢丝”  

患者血氧饱和度仅88%,麻醉团队采用全身麻醉,在保留微弱自主呼吸的同时维持氧合,麻醉深度精确调控——相当于让患者在浅睡眠中完成手术。
 

2. 体位“生死劫”

由于患者脊柱严重畸形,无法平卧。医疗团队灵活应对,垫高一侧床角,为患者搭建起 15° 侧倾平台,既避免了压迫萎缩肌肉,又为内镜操作开辟出仅 2cm×3cm 的宝贵操作空间          

3. 穿刺“破壁行动”

借助超细超高清胃镜及AI人工智能的辅助下,锁定胃体唯一安全穿刺点——直径不足5mm的“安全岛”         使用超细经皮内镜胃造瘘(PEG)系统,在0.6秒内完成“穿刺-导丝定位-球囊固定”动作,较常规手术提速3倍,出血量控制在1.5ml          
 
 
 
术后惊魂24小时:                                                    
多学科联动守住生命线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关,术后能否恢复自主呼吸是关键。

气道危机:患者麻醉清醒后,自主呼吸未能及时恢复,痰液堵塞致使氧饱和度骤降。麻醉医生在患者身边守护 1 个多小时手动吸痰 20 余次,通过言语鼓励并与患者交流沟通,最终助力患者顺利脱机

胃液反流:消化团队通过“重力梯度喂养”方法,用流体力学解决反流难题

代谢风暴:营养科定制“低温低流速营养剂”,有效避免再喂养综合征

 

医学温度:


为“冰封”世界凿开一束光

术后第2天,敖女士通过胃造瘘管完成首次自主营养摄入。当温热的特制营养液缓缓流入体内时,监护仪上的血氧曲线保持平稳波动——患者激动地说道:“这是我两年来最温暖的饱腹感”。  

 

重医附一院内镜中心(金山病区)同步启动“渐冻症营养支持慈善项目”,为终末期患者提供:

✅ 免费胃造瘘手术风险评估

✅ 个性化家庭营养支持方案

✅ 24小时远程医疗警报系统

当医学技术的锐度与人文关怀的温度相遇,即使面对“渐冻”绝症,依然相信:生命的火光,永不熄灭。


版权20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金山院区

渝ICP备12004889号-9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1154号

电话:023-65659393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金渝大道50号

邮编:401122